我是 2017 年 6 月 23 号注册的掘金,一直到 2018 年 7 月 28 才写了第一篇文章,整整近 3 年的时间里,发表了 33 篇文章。特别“对不起”我那 935 位关注者,因为我的更新频率太慢了,回头看了一下,上一篇文章发布于 3 月 19 日,再上一篇是 2 月 22 日,2021 年截止至今才写了 3 篇文章。照这更新速度,吃 shi 我都赶不上热乎的。
熟悉我的小伙伴应该清楚,我的博客几乎一月一更(可能更久),并不是我不想更新,而是写一篇能让我满意的文章太难,在我看来,写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到目前为止,让我能骄傲自豪吹嘘的事情莫过于我还在坚持着写作,并且是用心在创作。
所以我的博客特点就是:更新久、内容长。我很惊讶,这么长的一段更新周期,我的家人们还没掉队,还陪在我的身边,这是爱吗?不,这可能是忘记点“取消关注”。
言归正传,特别感谢每一位支持我的小伙伴,希望我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丝丝的帮助。
说来惭愧,大学四年里我没拿过什么奖学金,没有混学生会,没有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名誉,反倒是学会蹦迪喝酒摇骰划拳甩手吉他滑板桌球各种其他业务活动,挂过科逃过课到处浪,一点都不像是一个乖学生的样子。
照这趋向,我是不会跟程序员有任何挂钩了,但缘分这东西很奇妙,一次偶然机会,加入了校工作室,那天是在地铁站,跟小何去看金鹰节,然后谈到了校工作室,小何、小谢、小符都加入了,于是我也想加入玩一玩(三分热度),但那时已经截止报名,所以拜托了一位在工作室的同学,偷偷交了一个报名表。
很有意思的是,同届报名的共有 23 位同学,因工作室采取放养政策,人员不断流失,坚持下来的只剩下我们四位。不瞒大家,当时我都想走了,但“死要面子”的性格让我决定再观望观望(毕竟另外三个是同班同学,不能当第一个退出的 loser),没想到最后我坚持了下来,最后入坑前端。
当时工作室的学习路线就是:HTML/JS/CSS -> PHP -> ThinkPHP5 -> Mysql
。给你目标,具体怎么学需要自我驱动,所以自学路上很艰辛。那时候什么都需要自己动手去折腾,比如安装 PHP、Mysql、Nginx、WampServer、phpStudy 等各种软件,前端不精后端不会,一个字:绝!我陷入了干啥啥不行,学啥啥不精的尴尬局面。
直到 2018 年面临寻找实习工作的窘境,站在十字路口,我想了很久,并不是我在纠结前端还是后端,而是在想我两个都不精,选哪条路都得 si。最后选择了前端,只因为相比后端我好像前端更懂一点?
如果你也走自学路线,想必你也知道,这条路很艰难,特别现在属于前端百花齐放的时代,随着 Web 的发展,页面越来越丰富,需要的技术栈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脚手架腾空出世。今天谁家出了一个 xxxx-cli
,明天市面上就会出现很多类似的 xxxx-cli-demo
、xxx-xxx-cli
,以至于在开新项目选型技术框架时,会有意识的去选择是采用脚手架,久而久之成为脚手架的忠实使用者。
我相信大部分学习前端的小伙伴,差不多都是这个流水线:
记得我第一个仿站项目:Vue 开发去哪儿网从入门到实战,视频刚看前 3 节,我就放弃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会很骄傲自豪的告诉你,搭建环境没成功,Webpack 老配置不对,项目跑不起来。于是后面就用脚手架,不得不说,脚手架真香,只需要输入一些简单指令,就能为我们快速搭建好一个基本环境,基于此进行快速开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渐渐地当我对脚手架产生依赖性之后,莫名有种恐慌,因为脚手架太香了,我基本用到的配置都已经帮我写好,我只需要坐享其成。你说我一个在校男大学生,我又没参与多么牛 B 又复杂的项目,对于配置打包等相关的东西,我哪搞得清楚。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跟我有一样的经历,我曾经将一份能跑起来的项目 A ,把里面的业务代码都删除,保留配置相关的代码,之后我新建个人项目时,都复制一份 A 文件夹,install
一下,项目就能跑起来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去搭建项目。现在回过头想想,这太“傻”了。这属于对配置环境和相关技术点的知识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
前端要学的东西很多也很乱,所以需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延着知识体系的知识点,继续探索,才能提高自己,如果你现在觉得“乱”,不如停下来,缓一缓。
怎样算卷?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去概括这个词,我记得刚拿到实习 offer 时,去问了一位前辈取经,他说:要学会“演戏”,要假装很忙,不要第一个下班,别人走了你再走,毕竟枪打出头鸟。
卷的目的是什么:进步?学习?成长?或者是...利益?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因为现在在我眼里,没什么事情比陪伴更重要。
我一直觉得等我以后有钱了,要带爸妈在国内的各地方都跑一跑,我踏出了第一步,在毕业之后,2019 年 11 月带他们来广州体检,并去澳门旅游,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体检并不理想,查出了癌症。当主任把我爸妈支开,在办公室告诉我结果时,我整个人都是懵的。
以前我总在想,这某某某到了这个高度,那谁谁谁比我还小怎么这么牛逼,我 giao,特别是现在很多技术公众号频繁以带有“寒冬”、“危机”这种文章到处贩卖焦虑,让我觉得我真的很菜鸡。“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我要花好多时间去学习去追赶,生怕自己被优化掉。
但经过父亲这事之后,我看开了,世间本来很多事就挺不公平的,人与人之间就是有差距,我们可以追赶拼搏,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如果一昧的去比较,反而适得其反。
小时候很喜欢看《倚天屠龙记》,里面的九阳真经就有一句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别人多么优秀是他人的事,我可以通过对比知道差距,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进节奏,只要你确保你是在变优秀变好的路上就行。
一年前留言说要写一本小册,拖了很久,直到 2021 年 1 月才下定决心,在 1 月 4 号晚上 11 点 56 分,定好大纲,关了电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其实我不困,特别亢奋,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像是一次大冒险。
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多久,当激情退去,剩下的就是疲倦,写了几天就写不下去了,原因在于:
- 大纲是自己列的,想改就改,没有明确的方向
- 没有时间限制,三天打鱼两天“上网”,想写就写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都是有惰性的,能躺着就不会坐着,能坐着就不会站着,我不是芸芸众生中独特的那一个,我也很懒,当我一天不写,就会出现一周不写,最后就不会再写。
昨天我还收到一条评论消息,是一位老哥问:写好了吗?答案是:进行中,下周进行预售。
可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撰写小册的两个月,是我睡眠质量较差的两个月,也是挑战重重的两个月,每天在程序员和写作者之间无缝衔接,在需求开发之余,挤压时间来写小册内容,并且对于某些知识点还需要去查阅资料,生怕给小伙伴们传输错误知识点。
大脑时刻处于活跃状态,上班路上在地铁里想这章节怎么写,餐厅排队打饭也在斟酌刚写的那句话是否会造成歧义,坐班车回家路上也要掏出电脑能多写一点是一点,特别是晚上,硬逼自己坐在桌子前输出一些文章内容。很可怕的是晚上,夜里挑灯码字,越码越亢奋。
对我而言,撰写这本小册的难度远大于写一篇博客,仅章节大纲反复修改了 14 次,对内容拆分也是经过多次斟酌,内容点一章节讲完又怕太多,大家期望是“轻松食用”,拆分多小节又担心分割式的内容对部分小伙伴不友好。如何让小伙伴们能感同身受,并且能从中得到收获,这是我每日撰写小册前必须要问自己的问题。
我不知道这本小册上架之后的结果如何,但我做到了,我也按着我的计划一步一步进行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最后建议大家注重身体,以前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耐干耐 cao,加班什么都不成问题,熬夜简直就是小事,但经历我爸这事之后,我发现我少赚点钱也没什么,生活也照样能过得去,只要能养得起爸妈,扛得起每年的治疗费,简简单单就好。
更多是小伙伴们能多陪陪家人
最后问一句,老铁们有没有什么养生茶推荐?我妈常说: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毕竟大病去医院花费时,钱就不是钱了,而是一串数字。
明天又是一个美好的周末,准备带爸妈去公园散散步拍拍照,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