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00 lines (64 loc) · 5.79 KB

2577.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00 lines (64 loc) · 5.79 KB

西南交通大学 -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黄涛

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院系: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评分:1.0

导师辨识特征:陕西宝鸡人,现任西南交大利兹学院副院长

学术水平:主要偏重学院事务管理,科研偏弱

科研经费:项目主要以省级科技厅项目等为主,实验条件不完备,完成课题工作可能只花费四位数金额。几乎无参与学术会议的机会。

学生补助:无补助

师生关系:极个别学生受导师青睐,其他属于散养模式,部分学生会送去实习。

工作时间:无具体工作时间

学生前途:允许学生出去实习,工作自己解决。

付永胜

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院系: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评分:1.5

自证认识导师:犀浦博士办公室X4428

学术水平:可能因为在快要退休的年纪,没有什么科研压力。在我所读三年研究生期间没有看到过老师自己发表的论文情况。

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如果算上横向的项目,在老师账户下的经费还是有的,纵向的大项目我最近的来看应该是成都市天府新区中水回用项目。 博士来说还是有一定是实验经费,但硕士就比价恼火了,硕士一般都是一届几个人一共5000封顶的经费完成毕业论文实验。 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研究生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实验安排让老师满意还是会给实验支持。

学生补助: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正常按照相关要求发放补助2000,如果有助教还会多1000,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硕士研究生的话也会发放“补助”,不过这个钱需要和学生的完成的横向项目工作挂钩。付老师对这个钱还是比较大方的,一个项目的提成比一般私企给的要多点,但问题就是需要项目拿到尾款。这个尾款还真不好说……

师生关系:对老师还是一种尊重吧。 上课和工作中可能存在两种关系,前者是师生、后者是职员与老板。 侧面来讲,很少会有师门聚餐之类的事情。在工作中更看重学生独立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很多事情老师并不会管。

工作时间:研一上课,之后会安排去工作室做横向项目。一般都是工作日,但是如果业主要的急就会要求加班。

学生前途:前途真不好说,特别是现在环评形式越来越不明朗的情况下。 付老师带的学生主要就是掌握编制环评的能力,横向项目大多也是环评。

刘成龙

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院系: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评分:2.0

自证认识导师:手下的学生,个人不太喜欢老师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但还是尽力客观评价,希望能对有意向报考西南交大工程测绘的研究生有一定的帮助。

学术水平:工程测量,较少搞学术,接横向项目。 最大研究成果是将高铁轨道测量小车国产化,参编高铁测量规范。 对测绘行业发展或新技术不太了解,偏安工程测量一隅。 混淆科研和工程,经常将一些工程想法当科学研究。 论文多,但是几乎是工程期刊。以学生发论文毕业为目的,暂无SCI。

科研经费:无纵向科研经费,依附于学校的人员和仪器开了几家空壳公司做项目。 包括:大型桥梁和其他建筑变形监测、施工监测; 高速铁路CPIII评估工作 由于项目成本低廉,低价竞标。口头曰:给钱就干。

学生补助:研一由于课程多,不怎么做项目没有补助。其他时间干活的话一个800. 工作内容: 测绘外业:测工(全站仪、水准、GPS)、搬砖和水泥布控制点、工作时需会使用电钻电焊工具以及开车。 内业:数据计算处理、撰写报告。其他内业项目如高铁CPIII复测评估。 平时:偶尔跑腿报账、取快递和文件(项目相关)。偶尔部分学生会安排开车接送自己,以及导师邀请专家时安排学生接送。

师生关系:导师优点是:做事认真,仔细。内心强大舍我其谁。 毕业会帮忙介绍工作,即使可能有限。 缺点: (1)导师硕士学历,年纪较大,思想比较传统、固执、要强。与学生交流时较为强势,不希望学生提不同意见,坚决服从安排的任务。 (2)认为研究生帮老师干活不计报酬理所应当,更应该感谢老师提供的机会(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点这种想法,但是工程测量本身技术性不强,出卖苦力不计报酬难以说得过去)。 (3)多次因为补助与工作量等原因与学生发生矛盾,自己的原因出现错误或问题时强行甩锅解释。 (4)喜欢跟外行人及学生吹嘘,可能这样比较好接项目和竖立形象吧。 总之师生关系表面和谐,但是手下的学生几乎只想着尽快毕业。

工作时间:工程测量出差干活没资格填写这一栏,大部分项目还是从早干到晚吧。

学生前途:可以实习,但是有实习时间限制。 毕业学生在铁路测绘系统任职(铁二院、一院、四院、中铁咨询等),现铁路系统已不招收非双211。也有去成都勘察测绘院以及其他地方测绘院。 建议考研学生:想增加工程测绘项目经验可以报名(但是现在锻炼机会比较多,我想读研不是唯一出路);锻炼适应社会能力的可以报,以及性格与导师类似的也可以报;不建议打算读博的学生报考 总之,选导师应该多方了解,提前从师兄师姐处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不论遇到的导师如何,总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种成长吧。但是如果自己有想法,请对自己的内心负责。你要做的只问初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